主页 > 科室设置 > 学科介绍 > 骨科 > 骨折 >
点击在线资讯

下肢骨折多久可以下地活动

时间:2015-06-10 来源:成都现代医院点击:

  下肢骨折多久可以下地活动?日常生活中,人们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,在车祸、高空坠落等意外伤害中,下肢骨折是比较容易发生的,对于下肢骨折的治疗,需要适当的补充蛋白质和钙,促进骨折的愈合,很多人患病后需要长期呆在床上静养,那么,下肢骨折多长时间才能好呢?

下肢骨折多久可以下地活动

  下肢骨折多久可以下地活动?

  下肢骨折由于严重程度以及患者年龄不同,其康复时间也不同,年龄大以及受伤严重程度大的患者,恢复时间相对缓慢,一般的患者2个月才可以下床轻微的活动,患者骨折愈合后,需要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,预防再次骨折的可能,一般二三个月后是可以独立行走,完全恢复还是需要半年以上。

  为了下肢骨折的早日康复需要做些什么?

  一.练功强身:在骨折稳定期,患者可以适当的在外面锻炼,多呼吸新鲜空气,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。可选择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、保健操等项目。多活动能使血液中的钙质更多地在骨骼内存留,因而增强骨的硬度,能有效地减少骨折的发生。

  二。多晒太阳:阳光能够促进身体钙质的形成和吸收,维持正常的钙磷代谢,使骨骼中钙质增加而增强骨的硬度。

  三。日常防护:下肢骨折患者最好在家人的搀扶下或者手指拐杖行走,老年人不宜到人多和车多的地方活动,下雨、下雪或地上积水、结冰时不要外出,以免跌倒而发生骨折。

  四。饮食调摄:多吃蔬菜、蛋白质和富有维生素的饮食,可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。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,以利于祛瘀消肿,后期应偏味重,选择合适的饮食调补肝肾,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。

  下肢骨折多久可以下地活动?下肢骨折发生后,一定要安心静养,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,为了避免更多并发症的出现,建议大家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,在大夫指导下积极锻炼未受伤的关节,从而更有利于骨折的恢复。